【和諧中國網(wǎng)·韓城文壇】日頭硬硬的,天熱的跟蒸籠似的??斓桨嗽铝?,花椒搭色了,韓原大地處處彌漫著花椒的馨香,揮之不去,撩之不走。
三哥腦大,身坯子美,有個百八九重。塊頭大,有力氣,肯吃苦,能算計,人品好,在村里算個“重量級”人物。土地下放后,把糧食刨拉的吃不了,三哥就謀算著掙錢的道道。先是領著全家把后溝南坡那片荒坡給開開,栽上了七八畝的花椒樹苗。隨后又把農(nóng)田的邊角畔畔也栽了椒。四五年下來,這些樹就學的結椒了。開初他和三嫂帶兩個女兒一家人摘還能忙活過來。 隨著椒樹長大,一家人摘往往都到國慶節(jié)了還沒摘完。這不得行,得找?guī)褪帧?/div>
也是天意,第二年三哥就遇到了李嫂。李嫂來自陜南一個貧困村,因為有兩女娃要上學,需要一筆學費,聽說韓城摘椒能掙下錢,趁倆娃放暑假,就帶著娃娃們來了。
頭一次來也很盲目,下車后人生地不熟的,也不知道該去那里。娘母三個坐在一家店鋪門前臺子上歇息。這時三哥在店里買了三箱方便面準備摘椒忙時吃。一人抱著三箱子高高一摞,看著也很掙人。坐在門口的李嫂見了,急忙幫手給三哥抱了一箱,幫著送到車上。兩人一搭話,三哥聽那女的是外地口音,問她們坐在那兒干啥。那女人首出原委,三哥一拍大腿,“好,好,好,正想這事,這不是送上門了。走,跟我走,我正尋摘椒的呢。”
之所以把那女椒客叫“李嫂”,因為當年她只有30來歲,中身材,長一張農(nóng)家女人特有黑里透紅的臉,一臉和善長相,看著就是個麻利手。
麻利手遇著了新問題,李嫂別說摘椒,長這么大連椒樹都沒見過。領著娃到椒樹地一看,我的媽呀,要在渾身刺刺中間掏的摘那碎紅顆顆,天熱手扎,就想退火。三嫂見了,“不怕,慢慢就習慣了,先看看我們怎么摘,學著點。”一邊說著,一邊手把手的教 。還沒過半天,李嫂就慢慢的摘上手了。
日頭一桿高了,三哥提著籃籃罐罐的送飯來了,摘椒人一般早起先不吃早飯,而是恰涼先上地里摘一會椒。家里留一個人做飯,到八九點鐘時送飯到田間。紅米湯白蒸饃,炒洋芋南瓜和炒茄子,再涼調一樣黃瓜伴西紅柿。李嫂那娘母仨吃得津津有味,最碎的女兒邊吃邊叫喚“真好吃,真好吃”。吃畢,李嫂幫著把碗筷一收拾,轉過身又摘開了。雖然剛開始摘手慢些,但是不停點,一把一把比三嫂們摘的也少不了多少。
日頭上到頭頂?shù)臅r候,三哥又把中午飯送來了,豬肉臊子麻什子,娘仨一人一碗,呼嚕嚕就下去了。吃畢,三哥又給一人遞上一瓶“健力寶”,倆娃掂在手上,轉過來轉過去,就是舍不得喝。見是這情況,三哥三嫂互相使了個眼色,三哥說:“娃們,只管喝,屋里還有哩,想多會喝自己拿。”三嫂就幫著給倆娃把罐罐打開,娃們這才眠著嘴,吱溜吱溜喝完了。
8月三伏天,正午日頭毒 的象針扎,光胳膊的話不用一個時辰就能曬褪皮。吃畢午飯,三嫂她們照倒要在樹底鋪上袋子迷糊一會。三哥招呼李嫂也去樹底下歇會,李嫂說:“沒事,我們陜南那塊中午就不歇晌。”她喊著叫兩個女兒也去歇會,十三歲的大女兒說:“媽,你不歇,我們也不歇。”三個人誰也不肯歇。三哥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,“看來我真把人尋對咧。”
日頭落山,收拾回家,把娘仨摘下的椒一過秤,李嫂21,大女8,剛滿10歲的碎女子還摘下6斤2兩,三人滿共35斤多。那會摘一斤椒是5毛錢,算算,娘仨當天就掙下近20塊。三嫂說:“咱不能壞行情。官場一斤按5毛算,畢了我再給你們一斤暗補一毛錢。”
摘椒時三哥是在家曬椒、收椒、篩椒、做飯、送飯,收工后再往回擔椒的。下午,三哥把晚飯做好,就來椒樹地擔椒來了。李嫂看著三哥的椒擔子重,執(zhí)意要把自個摘的椒挎上走。到屋里洗擦罷了,先吃飯。不等主家把飯端上來,李嫂就幫著拾饃端菜,儼然是一家人。吃畢飯,李嫂見三哥的兒媳在揀椒葉,也急忙插手,三哥三嫂擋也擋不住。
第二天,李嫂跟兩個女兒手熟了許多,當天摘的要比前一天多八九斤。如此,一天比一天手熟,一天比一天摘的多,有五六天功夫,李嫂就和三嫂的斤稱不相上下了。大女兒過了20斤,小女兒過了10斤,仨人越摘越有心勁。李嫂是個有心人,摘椒從不挑揀,遇著爛椒從不言傳,一樹樹摘完。對地邊角角的稀椒,一樹樹也要摘凈,深得三哥家喜愛。
伏里天是伏伏有雨。下雨了,三嫂叫三哥到鎮(zhèn)上割了十來斤肉,回來后叫李嫂一塊包餃子吃。第二天還下雨,三哥倆口子動員李嫂掌勺,讓她做陜南人愛吃的米飯。李嫂也不推辭,一會六個炒菜端上桌,水煮肉片,紅燒排骨,回鍋肉,還有三個素炒,主客6人圍上一桌,真是幸福的一大家。
當年三哥家的椒只摘了十來天,離娃開學還有十來天,李嫂還想再摘些時日,多掙點錢,等娃快開學再回去。三哥就幫著李嫂張羅著,跑前跑后尋雇主。遇到雨天,沒活干時,三哥怕打擾主家,就把李嫂她們叫回家,吃住在一起。李嫂也是閑不住,就幫著三嫂做些針線活。一個摘椒季下來,三哥一家就和李嫂一家成了好朋友。后來李嫂娘仨年年都來,而且隊伍越來越大,從開始一撥十來個人,到三撥四五十人的隊伍。李嫂領的這一撥十來個人,來了先給三哥家摘,再給其他戶摘,年年如此。三哥家不管官場椒工價是多少,總比別人高出一兩毛,兩三毛的。因此,不管三哥家的椒增產(chǎn)多少,每年都不愁沒椒客,早早摘完還能賣個好價。如此延續(xù)了二十多年,可以說是靠摘椒,李嫂把大女兒供出了大學,把小女供出了高中,還給在家的丈夫買了一輛二手客貨兩有車,丈夫在家農(nóng)閑時也能掙錢了,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氣色了。
后來先是李嫂的大女兒上學成家不來了,前幾年李嫂60掛零跑不動了,也不來了。只剩下出嫁本村的小女兒帶隊伍,而且隊伍越來越小,到去年只剩下十來個人來。那小女兒說,我們家鄉(xiāng)這幾年發(fā)展也很快,年輕人都上企業(yè)干去了,年齡大點嫌天熱掙錢少也不太想來。
不過,今年情況有些好轉,三哥早早就和李嫂聯(lián)系。李嫂尋到在村上扶貧的第一書記,說到韓城摘椒有她保哩,一天保證叫你掙個百幾元,還管來回路費,一季下來干吃凈拿掙五六千、七八千的不成問題。那書記就著手動員組織貧困戶到韓城摘椒。據(jù)說靠下三四十號人,說等人齊了這幾天就來啦。這不,急性子三哥心里還是不踏實,人來了才算事呢,畢竟有成萬斤濕椒要往回摘呢,那一二十萬元的花椒收入可是全家一年的指望呀。
【和諧中國網(wǎng)】投稿聯(lián)系
郵箱:731590068@QQ.com
微信:131 4145 7599
【弘揚正氣,傳播和諧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