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和諧中國網(wǎng)·和諧書院】
01
周末與妹妹一家吃飯。3歲的小外甥用手機看動畫片,邊看邊揉眼睛。
妹妹說,孩子因為經(jīng)常玩手機,得了干眼癥,這幾天正在上眼藥水,說著就把手機搶了回去。
結(jié)果小外甥「哇」地哭了起來,邊蹬腿邊喊「臭媽媽、臭媽媽」。
無奈,妹妹又把手機塞了回去,哭聲戛然而止。
手機從什么時候起,已經(jīng)成了「哄娃神器」了?
孩子不吃飯;孩子打擾我們工作;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;.......
一個手機就能全部搞定。
而在我們縱容孩子玩手機的同時,法國已出臺了新的法案:中小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。
這一舉措從2018年9月已開始全面實施。
有調(diào)查顯示:
0-5歲兒童,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80%,3歲起就玩手機的孩子超過30%。
然而,「蘋果手機之父」喬布斯,生前卻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iPad和手機。
他說:「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里使用智能產(chǎn)品?!?/span>
作為研發(fā)者,他深知智能產(chǎn)品對孩子的傷害。
心理學家得出結(jié)論:讓孩子過早、過多地接觸電子產(chǎn)品,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(fā)育,影響認知力、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而且,這種傷害日后會很難彌補。
02
現(xiàn)在,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,多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屏幕造成的。
因為動畫片或者兒童游戲大多色彩艷麗,畫面轉(zhuǎn)換過快,極易讓孩子的視覺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疲勞。
華盛頓大學有項實驗證明:
孩子從10個月起,每增加1小時看電子屏幕的時間,7歲時出現(xiàn)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」的風險就增加10%。
來自電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,適應了快節(jié)奏的孩子,很難在相對平淡的、靜態(tài)的現(xiàn)實生活環(huán)境中凝聚注意力。
一位小學老師說,課堂上坐不住、愛走神兒、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孩子,80%都有愛玩手機、看電視過多的習慣。
另外,玩手機還會增加孩子的肥胖率,削弱免疫力,影響身高增長和身體發(fā)育。
愛玩手機的孩子,正被手機一點點偷走健康和學習能力,早早就喪失了在同齡人里的競爭力。
03
之前看過兩則新聞:
河北一名13歲女孩晚上不學習,偷偷玩手機,被母親將手機摔壞,一怒之下離家出走。
河南一名初中男孩,成績不理想,被父親批評并沒收手機,一怒之下喝農(nóng)藥自殺。
這些孩子怎么會這么脆弱?
美國有調(diào)查顯示,貪玩手機等電子產(chǎn)品讓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31%。
而在我國,因為沉迷手機而患上「網(wǎng)絡孤獨癥」的15歲以下孩子越來越多——在手機里自己是風生水起的角色,回到現(xiàn)實中,卻個性懦弱、心理脆弱,極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走上極端。
這些孩子大多無心學習,「身在曹營心在漢」,日日扮演著「假性學習者」的形象,被同齡人遠遠地甩在身后。
愛玩手機的孩子和不愛玩手機的孩子,十年后的差距也許比我們想象得更加遙遠。
04
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,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好像也很難做到。
可怎樣做,才是正確的呢?
先培養(yǎng)閱讀習慣,再接觸電子產(chǎn)品
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(gòu)都建議:
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(chǎn)品。3-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,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。6-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(chǎn)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(nèi)。
腦科學家洪蘭建議: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(yǎng)好后,再接觸動態(tài)的電子屏才好。
對玩電子產(chǎn)品的時間做出約定
很多時候,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,這就導致容易上癮。
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(guī)則,比如放學后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,周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,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。
當習慣養(yǎng)成后,孩子和父母都會變成一種自覺,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(shù)和時長發(fā)生「拉鋸」「談判」等問題。
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
朋友的一個孩子,曾對著玩手機的爸爸說過一句話:
爸爸,你真丑!像一只大臭蝦癱在沙發(fā)上!
一語驚醒夢中人。
原來我們玩手機的樣子在孩子眼里這么丑。
想讓孩子少玩手機,講一百遍道理,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來得有用。
父母的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
龍應臺說:「玩,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?!?/span>
最優(yōu)秀的父母,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。
帶孩子散步、旅行、博覽群書,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、鳥鳴、草露,感知山、海、云、霧之美,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。
從小被自然灌溉,被人文浸潤,被書香熏染的孩子,興趣自在天外,心中自有大世界,又怎會沉溺于手機等電子產(chǎn)品中?
都說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孩子的靈氣,不如說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凝聚力。
好的父母用心關(guān)愛孩子、傾聽孩子、指引孩子,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。
一部小手機,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,也藏著孩子的未來。
愿父母們共勉!
【投稿】和諧中國網(wǎng)
郵箱:731590068@QQ.com
微信:131 4145 7599